地圖爭奪戰升級,華為、滴滴紛紛入局,老圖商們很“受傷”?
文| AI 財經 社 吳迪
編輯| 張碩
巨頭之間的競賽,成了一些中小公司的“福音”。
周非池意識到公司正身處一個“非常好的機遇”下,并且今年以來的感受愈發明顯。
他的公司瞰景 科技 ,是國內地理信息行業專注于提供實景三維建模技術整體解決方案的企業。具體來說,通過售賣專業軟件,為存在高精三維地圖 *** 業務需求的企業提供數據生產工具。
瞰景 科技 2012年成立,去年至今業務突飛猛進。“目前來講,比較大型的圖商,或者說線上地圖的服務提供商,只要涉及到實景三維的數據,多多少少都已經是我們的客戶了。”周非池告訴AI 財經 社。
這很大程度上得益于高精度地圖賽道的火熱。高盛此前預計,2020年全球高精地圖市場規模為21億美元,2025年該市場將達到94億美元。隨著自動駕駛技術的落地和普及,高精度地圖更是成為車企必不可少的基礎設施以及互聯網巨頭們重要的流量入口。
高精地圖的入口之爭背后,則被認為是爭奪自動駕駛的未來,以及構建各自業務生態壁壘的“生命線”。
搶占未來地圖入口
在某頭部地圖軟件公司任職的彭超越形容這種升溫的競賽狀態,是逐漸“從上升期向白熱期在過渡”。
普通精度的電子地圖導航到今天這個階段已經屬于中后期了。“最頭部的兩家,百度地圖和高德地圖,從2017年左右用戶的活躍度就基本持平了。”他告訴AI 財經 社,真正激烈的是下一賽道,“就是頭部幾家公司對高精地圖、高精定位,包括地圖對 社會 賦能方面的爭奪。”
圖/視覺中國
除了大眾熟知的地圖應用軟件高德、百度、騰訊之外,京東、滴滴、美團,這些電商、生活服務類起家的公司,也紛紛加入新的戰局之中。此外,賽道上還能看到包括以四維圖新為代表的傳統地圖生產商,以及華為、小米等 科技 公司的身影。
今年10月,滴滴出行悄然上線了自研地圖業務滴滴地圖,并注冊了新的商標,內嵌滴滴地圖功能的導航及公交菜單也出現在滴滴出行乘客端App的一級菜單欄目中。作為以出行業務為支柱的公司,滴滴一直使用第三方的地圖導航,成為它更大的缺憾和不足。此舉被認為是滴滴在試圖補足短板。事實上,滴滴公司在2017年就獲得了國家測繪地理局頒發的電子地圖甲級測繪資質,這是從事電子導航類地圖資質的更高門檻。
百度地圖的一位員工告訴AI 財經 社,百度做高精度地圖是為了無人駕駛和一些基座型的能力建設服務。同樣,滴滴也將自動駕駛視作未來重要的發展方向,今年6月,滴滴自動駕駛網約車服務在上海開放首秀。
無獨有偶,美團不久前也通過旗下全資子公司“北京美大智達 科技 有限公司”拿到導航地圖 *** 的甲級測繪資質。美團當時回應媒體表示,“地圖是生活服務電商平臺的基礎設施,美團將依照國家法規有序開展相關工作。”
王興和他的美團可能要深入地圖企業高精地圖的腹地,而被王興吐槽的主流地圖應用廠商,百度、高德近期也都加緊各自的商業化落地,動作頻頻。百度在北京大張旗鼓開放了無人駕駛出租車試駕;高德則在聚合打車模式上加碼出租車業務啟動“好的出租”,被指挑戰滴滴。
另一則來自大公司相關進展的消息是,華為正式在海外上線了自己的地圖產品“Petal Maps”。雖然華為曾承諾不參與國內地圖的競爭,但一位接近華為的人士告訴AI 財經 社:“華為在這一塊的技術積累和它的能力不輸任何一家互聯網公司,國內互聯網一線巨頭對華為的這種警惕和防范,我覺得也是非常必然的一件事情。”
在地圖領域任職多年的彭超越近來看到的是“自動駕駛、車聯網、車路協同、車道級導航、高精地圖包括高精定位市場的逐漸繁榮”。幾年前,他就預感到了這一領域會變得“熱鬧非凡”。他當初的判斷依據是,像美團、滴滴之類的公司,都有一些生態需要地圖業務的支撐,加入進來順理成章。
在他看來,這些互聯網公司通過各種各樣的并購之后,已經各自形成了合力。“現在像百度、騰訊、阿里,其實他們都已經形成了自己的生態,誰家沒有做一些能夠有獲取到位置信息能力的業務?又有誰家沒有對這些地理信息數據來進行應用落地的需求?”他反問道。
“對于這些各自領域的巨頭公司來講,地理信息和地圖已經成為它們各種各樣、能夠觸及到民生的方方面面的業務都需要的底座。”他進一步解釋。
一位業內人士則告訴AI 財經 社,包括百度、高德在內的導航電子地圖企業因軟件免費供大眾使用,仍處在虧損狀態。而高精地圖的應用主要集中在to B領域,將成為一種可行的變現方式。“所謂的賦能企業,其實也是出于止損和賺錢的訴求。”
新入局者的挑戰和難度
需要明確的是,高精地圖不是精度更高的導航地圖。
地圖生產商“四維圖新”的產品經理周猛,給高精地圖下的三個定義是“高鮮度、高精度、高豐富度”。
他將高精地圖視作是“完全不同于導航地圖的”全新產品。“導航地圖是作為車中 娛樂 模塊存在,在實際開車過程中實現糾錯,不必詳細到車道級,只需要看到道路的大致就可以了。高精地圖精度極高,路面和路外基礎設施信息也非常豐富。”
周非池也告訴AI 財經 社,自動駕駛用途的這種高精地圖的數據儲備,數據生命周期之短,數據的時效性和準確性的要求之高,跟傳統的所謂導航地圖完全不是一個概念。在他看來,高精地圖不僅僅局限在一個二維的車載道路,而是“一個全面狀的三維地圖的需求”。
圖/視覺中國
自動駕駛雖然因為實踐中的局限,熱度已經大不如前,但它推動了高精地圖的發展。反過來,高精地圖的進步,也將帶來自動駕駛的實踐突破和體驗提升。
“有了高精地圖之后,仿佛開啟了上帝視角一樣,可以高速自動駕駛。”周猛在近期的一次線上分享中表示。
不過,這仍然是對美好未來的向往。彭超越將美好憧憬拉回現實:“其實現在車道級導航還做不到高精,是需要持續演進的,不是說我們的工藝能達到高效的更新,高精就很快能做起來,不是一蹴而就的。”
周非池將高精地圖的投入,視為“很有風險的燒錢行為”。“如果我有一部自動駕駛的車輛,按照上個星期的高精度地圖數據行駛,不管你精度能達到多高,對我來講都已經沒有用了,依然有可能出現事故。”他告訴AI 財經 社,前提一定是解決了按天、按小時更新的動態數據采集。“目前來看,自動駕駛在很多政策法規、道路基礎設施甚至行人,以及有人駕駛和無人駕駛的車輛要共存等方面,還有非常多的不可控性。”
事實上,各家圍繞高精地圖生產,以及基于高精地圖對 社會 賦能的賽道領域上的角逐,也需要面臨一些政策上和數據安全隱憂方面的約束。
一位不愿具名的人士告訴AI 財經 社,早在2013年某巨頭的地圖產品就曾進行過高精度地圖方向 探索 ,當時這家巨頭的負責人雄心壯志,要一年在幾十個城市中上線相關的公眾化產品,但“由于太高精度,出于地理信息數據保密等要求,最后沒能上線”。
該人士還表示,過去深圳有一家創業公司曾提出一個類似谷歌地球的產品,“就是在云端做數據處理,然后直接在云端就可以瀏覽,在網上進行發布。“也是因為觸及到了一些數據保密方面的問題,當然還有其他一些商務上的阻礙,所以這個深圳團隊的業務現在已經結束了。”
單就高精地圖的生產方面,其實政策上是鼓勵的。但彭超越告訴AI 財經 社,“用戶信息、用戶的定位,包括一些政策區域性的問題,這些方面可能會敏感,有一些政策的管控。”
不過,一些樂觀的跡象已經顯現。近期,在相關測繪資質認證上,國家進一步簡政放權。“將測繪資質類別和等級總數由138項減至20項,除導航電子地圖 *** 外,將其余甲級測繪資質審批全部下放至省級。”一名產業人士對AI 財經 社稱。
該產業人士介紹,高精地圖不管是地圖廠商的數據儲備,還是采集能力,目前來講都已經不是瓶頸。“我相信隨著很多技術的完善以及政策法規的完善,國內的高精度地圖尤其高精度真三維地圖,也很快能夠通過互聯網公眾服務的方式對大家打開。”
老圖商很“受傷”
另一種被視為“必然的趨勢”也正在顯現。
特斯拉車主胡兵,今年逐漸用回了自帶的車載導航。“原來大家都在用四維圖新地圖的時候,我所在的特斯拉車主群里面最典型的一個現象就是很多人都不用車載地圖,都自己在旁邊架個手機,開百度或高德。”今年1月,特斯拉將車載導航切換成了百度。
圖/視覺中國
胡兵也是其中的一員。他們認為四維圖新的地圖導航“錯誤比較多,更新不及時”。切換地圖之后,胡兵感受到了使用體驗的提升。“很多數據更新的時效性也提上來了,道路情況也準了”,他說,“慢慢又用回了車載,畢竟內置的方便而且屏幕大。”
百度地圖成功牽手特斯拉,似乎讓四維圖新成為了“受害者”。但該公司對此給予了否認。四維圖新當時回應表示,地圖切換只涉及在線渲染,從騰訊地圖切換為百度地圖,但車機端地圖包全系依然都是四維圖新數據,雙方合作繼續。
表面上看似乎是騰訊地圖和百度地圖的業務競爭,但背后卻存在更深的關系糾葛。
作為國內資歷更高的底層圖商,四維圖新為多家地圖應用企業提供基礎數據,包括華為、騰訊、滴滴、京東等,甚至百度之前也是四維圖新長期的合作伙伴。
由于業務綁定緊密,四維圖新與地圖應用巨頭的關系也十分緊密。根據公開資料,騰訊在2014年通過股權 *** 成為四維圖新的第二大股東。百度與四維圖新的合作最早也始于2009年,很長一段時間百度通過付費使用四維圖新的底圖。但雙方的合作持續到2016年底,此后未再續約。
一位百度地圖內部的人士對AI 財經 社解釋,終止和四維圖新的合作和公司的戰略布局有關。“過去地圖的生產、應用是分開的,現在之間的界限比較模糊,逐漸聚攏化了。”他稱。“很多互聯網的新巨頭也好,老巨頭也好,它們自己做數據的采集,對老的圖商造成一些生意上的壓力,我覺得這是一個必然的趨勢。”
據AI 財經 社了解,不僅是數據歸屬問題的爭端,百度、高德這些互聯網企業剛入局的時候,瘋狂從四維圖新等老圖商們手里挖人。一名四維圖新的內部人士對AI 財經 社的描述是,“不計成本”。
一位資深的從業人員告訴AI 財經 社,既然地圖服務對互聯網各巨頭來說都是剛需,“而我又不需要付出很大的代價,就能夠招得到有足夠能力的人幫我去做這件事情,我也就不需要把地圖服務的生命線依賴于某一個第三方的服務商身上,何樂而不為?把采集的能力掌握在自己手里,這會變成一個必然的剛需。”
該人士稱,實際上背后的一個重要原因還在于,“里面的水分或者說利潤差還是足夠可觀的”,“打個比方,我現在每年支付給圖商去買圖的費用,可能從中抽出一部分錢,我就自己能去把這個事干了”。
他進一步解釋。對于互聯網巨頭來說,它們也并非是出于單一目的自己投入去做數據采集,搶圖商的生意。“比如,高德被阿里收購了之后,給菜鳥 *** 天然帶來了這些門址信息。很多的事情其實還要花錢去做,可能人家的另外一個生態關聯公司,天天就是就這事的,而獲得這些位置數據其實是人家的邊際成本,甚至是沒有成本的。”
這也解釋了為什么四維圖新會陷入業績困擾。根據2020年三季度業績報告,四維圖新前三季度營收15.3億元,同比下降0.36%;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虧損1.95億元,同比下滑904.4%。這也是四維圖新連續第三個季度歸母凈利下滑。
百度、高德、騰訊都有自己對應的地圖生產商,甚至各家也在競相自己生產高精地圖,對傳統圖商提出了挑戰。“業務越聚合、投入越大的公司,如果有能力自己生產高精地圖的話,可能越不需要花錢來買高精地圖的數據了。”彭超越說,百度剛做搜索引擎的時候,百度地圖對它來說是一個引流的作用,打開手機看地圖是一個剛需,但是它當時可能并不想花錢去養人、養隊伍采集數據。
但現在情況變得截然不同。尤其采集技術已經非常人工智能化的今天,傳統圖商并沒有特別堅固的壁壘。
(應采訪對象要求,文中彭超越、胡兵為化名)
高德導航是那國話發明的
高德導航是中國發明的,是由創始人成從武、姜德榮和肖軍創建而成的。于2002年08月,高德軟件有限公司成立,GIS服務商出身。
2000年我國提出將汽車制造作為國家支柱產業的政策,兩年之后又提出讓汽車走進千家萬戶的戰略。這兩項政策,公司在1997年就成為了日本導航協會在中國大陸唯一的會員,在該協會的幫助下,成從武于2002年成立了高德軟件有限公司,以對導航地圖進行產業化和商業化運作。
2004年06月,高德獲得國家測繪局頒發的導航電子地圖甲級測繪資質,成為全國之一家獲得該資質的民營企業,并開始向上海大眾提供導航電子地圖。
基于其在地圖數據領域優勢及在地圖渲染、定位和搜索引擎方面多年的強大技術積累,高德地圖將免費在線導航、LBS交友系統、多種垂直生活服務頻道、 位置廣告系統等整合,打造出“移動生活位置服務門戶”,為國內移動用戶提供一站式的生活消費指南及位置交友服務。
擴展資料:
高德地圖的基礎功能:
專業地圖服務:實地采集、 *** 采集,行業領先。2000萬POI信息,每年四次信息更新;
領先的地圖渲染技術:性能提升10倍,所占空間降低80%,比傳統地圖軟件節省流量超過90%;
專業在線導航功能:覆蓋全國364個城市、全國道路里程352萬公里;
在線導航功能:最新高德在線導航引擎,全程語音指引提示,完善偏航判定和偏航重導功能;
AR虛擬實景:AR功能結合手機攝像頭和用戶位置、方向等信息,將信息點以更直觀的方式展現給用戶,為發現和目標地點指引;
豐富的出行查詢功能:地名信息查詢、分類信息查詢、公交換乘、駕車路線規劃、公交線路查詢、位置收藏夾等豐富的基礎地理信息查詢工具。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高德地圖
百度百科-顧從武
百度百科-高德軟件有限公司
高德和北斗區別是什么?
我是老嘉,很高興回答你的問題。
在國內的地圖和導航軟件上,一直是百度和高德的天下。
高德是國內最早做地圖和導航的廠商,積累了眾多的用戶,也擁有較詳細的地圖數據。
高德有地圖和導航兩大板塊,其行車導航根據衛星 和移動 基站(輔助)來實現定位的。
衛星導航就是常用的GPS和現在的北斗,高德需要導航系統的授權才能下發數據對接,從而在地圖上顯示出來。
而北斗是專業的定位系統,依拖太空幾十顆不同軌道的衛星,實現對所在地區的實時精確定位。
設備只須安裝的北斗芯片,就能實時和衛星以及地面基站實現數據收發。
咱們常用的共享單車 以及衛星 小鍋機頂盒等,已經內嵌的北斗芯片,來實現定位鎖定。
所以高德導航是北斗定位系統諸多的應用之一。 通俗的說,就是支持北斗導航的手機內嵌的芯片 通過衛星和地面基站對接導航系統 在導航軟件上,以移動的圖標來展現的位置服務
一個是我們日常用的導航軟件,一個是我們用的導航的某后看不到的技術力量提供者; 高德地圖和北斗就是正在扮演者電腦+處理器的角色。如果說高德地圖是一個電腦,可以給我們展示很多的導航信息以及路況信息,而這個最核心的提供者那就是北斗、GPS這樣的衛星信號 。很多的定位完成以及路況識別都需要通過衛星捕獲,從而來確認!不然地圖是很難做到如此強大!
而北斗在我們日常使用過程中充當著背后的幕后的技術提供者,所以有時候我們是看不到相關的技術存在,但是我們卻默默的在應用著這些技術。而這些技術也需要很大的成本,例如北斗三號要完成全球服務開通,需要發射55顆衛星,接著還要進行調試;
前段時間我們看到新聞說我們最后一顆上空完成組網,但是組網之后還要進行調試和匹配,從而為我們很多應用例如高德地圖、百度地圖、以及各種類型APP提供定位、附近信息提供服務,也要為全球的搜救工作提供服務! 在完全斷網的情況下,北斗還能在斷網情況下可以通過短文播報功能發送帶圖片的內容信息發給北斗信息中臺,從而確認搜救信息信息!
這就是北斗,為我們日常的生活更加便利,為了我們更加安全的生命保障,為了國家更好的安全護衛著;他默默的貢獻者他的力量,而且還是國家層級為我們提供的服務現在已經擴展到全球,所以就會更加便利!
而 高德地圖是這兩年比較受歡迎的地圖APP軟件,在我們日常出行是很多司機必備工具;同時也是我們到一個陌生城市必備工具。 他提供了導航信息、定位信息甚至這兩年針對公交的實時播報以及路況信息跟蹤。所以高德正在基于北斗的服務以及我們每個人的手機帶的定位功能,而開發的大數據軟件系統;從而更好的為我們提供服務!
高德地圖之前是獨立的,后來被阿里收購,在阿里云的技術下,以及在阿里大數據的加持下高德成為了國內使用率非常高的地圖軟件之一 ,目前國內就只有百度和高德地圖非常出名其他的都沒有任何的聲音了!那么你手機上有高德地圖的APP嗎?而你在使用高德地圖或者百度地圖的時候,有些路況有些地方高德也就默默的在給我們提供著服務。
高德是地圖軟件,北斗是導航系統,高德必須要有北斗(類似北類的系統)才能工作,但北斗存在,可以發展出N個高德出來。
一、高德是什么
高德是一款地圖軟件,是手機中安裝的一款APP,它通過手機的芯片接收衛星的信號,實現定位、導航等功能。
高德的技術門檻并不高,競爭者眾多,百度地圖、谷歌地圖、騰訊地圖、搜狗地圖等等都是高德的競爭對手,最終取勝的靠的是這些公司的運營能力,當然技術也重要,但并不是什么高精尖的高 科技 。
二、北斗是什么
北斗是衛星導航系統,就是天上的55顆衛星構成的一套系統,它只向導航終端(含手機、導航儀等)發送衛星信號。
它是所有導航地圖的基礎,沒有這種衛星導航,所有的地圖軟件都是死的,用不了,因為沒有信號,就像你在室內打開導航,定位不了一樣。
北斗是真正的高精尖的高 科技 ,目前全球性的導航系統就只有四家,美國的GPS,中國的北斗,俄羅斯的格納斯、歐洲的伽利略。
所以高德與北斗完全是兩碼事,北斗是基礎能力,高德是一款基于基礎能力之后的應用,不要混為一談了。
你這個問題比較模糊。一般情況下人們說到北斗都是指我國自主研發的衛星導航系統,跟美國的GPS是一樣,都是各種設備提供定位導航服務的。而高德就是基于GPS,北斗等這些衛星導航系統開發出來的地圖軟件系統。
北斗是衛星導航系統,高德是一家地圖服務公司,提供定位地圖app。
首先高德與北斗不是一個概念 。
高德地圖是做什么的?
高德是國內領先的數字地圖,以及定位導航問題解決方案提供商。
北斗是做什么的?
北斗是中國研發研制的全球衛星導航系統,是繼美國的GPS,以及俄羅斯的GLONASS之后的第三個成熟的衛星導航系統。
他們的區別是什么?
他們的區別可就太大了,高德屬于是北斗的應用商。
高德本身是沒有衛星發射的太空的,高德只是做軟件,提供出行或者數字地圖服務的一個軟件供應商。
但是北斗是自己有衛星的,并且是全球第三個已經成熟的衛星導航系統。
兩者區別主要在于所提供的服務不一樣。高德目前是中國領先的數字地圖內容、導航和位置服務解決方案提供商。
而北斗則是中國自行研制的 全球衛星導航系統 ,它是繼GPS、GLONASS之后的第三個成熟的衛星導航系統,是為全球用戶提供全天候、全天時、高精度的定位、導航和授時服務的時空基礎設施。
在2002年08月,高德軟件有限公司正式成立,在2004年06月,獲得 導航電子地圖甲級測繪資質 ,成為全國之一家獲得該資質的民營企業,并開始向上海大眾提供導航電子地圖。
在2006年12月,高德獲得 測繪航空攝影甲級資質 。2007年10月,高德開發完成具有3D功能及支持輔助駕駛系統的導航電子地圖。
到2014年02月,阿里巴巴斥資11億美元完成對高德地圖的全資收購。現在的高德提供多種數字地圖內容、導航和位置服務的產品和解決方案。
而北斗系統則是在2000年年底,建成北斗一號系統,向中國提供服務。到2012年年底,建成北斗二號系統,向亞太地區提供服務。進入到2020年,建成北斗三號系統,向全球提供服務。
在2020年7月31日上午,北斗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正式開通。它已廣泛應用于交通運輸、水文監測、氣象預報、測繪地理信息、通信系統、救災減災、應急搜救等等領域。
所以簡單來說,高德是一家提供多種數字地圖內容、導航和位置服務的產品和解決方案的企業,它會使用上北斗導航系統提供的多種技術和服務。
而北斗則是一套全球衛星定位系統,它提供的是定位、導航和授時服務,可以為高德及多個行業和領域提供該服務。
總而言之,高德是一家企業,北斗是一套系統,兩者有著本質的區別,但也存在著提供導航、定位等服務的相同點,但高德的導航和定位可能需要借助到北斗的技術和服務。
大部分智能手機都支持北斗,除了iPhone!因為目前國內只有蘋果手機沒有合作。
測繪資質管理辦法是什么
法律分析:《測繪資質管理辦法》是為了加強對測繪資質中國獲得地圖甲級測繪資質的監督管理中國獲得地圖甲級測繪資質,規范測繪資質行政許可行為,維護市場秩序,促進地理信息產業發展,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測繪法》、《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許可法》,制定中國獲得地圖甲級測繪資質的規定。測繪資質分為甲、乙、丙、丁四級。測繪資質的專業范圍劃分為:大地測量、測繪航空攝影、攝影測量與遙感、地理信息系統工程、工程測量、不動產測繪、海洋測繪、地圖編制、導航電子地圖 *** 、互聯網地圖服務。測繪資質各專業范圍的等級劃分及其考核條件由《測繪資質分級標準》規定。國家測繪地理信息局負責全國測繪資質的統一監督管理工作。
法律依據:《測繪資質管理辦法》 之一條 為了加強對測繪資質的監督管理,規范測繪資質行政許可行為,維護市場秩序,促進地理信息產業發展,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測繪法》、《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許可法》,制定本規定。
評論已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