測繪資質管理辦法是什么

法律分析:《測繪資質管理辦法》是為了加強對測繪資質的監督管理,規范測繪資質行政許可行為,維護市場秩序,促進地理信息產業發展,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測繪法》、《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許可法》,制定的規定。測繪資質分為甲、乙、丙、丁四級。測繪資質的專業范圍劃分為:大地測量、測繪航空攝影、攝影測量與遙感、地理信息系統工程、工程測量、不動產測繪、海洋測繪、地圖編制、導航電子地圖 *** 、互聯網地圖服務。測繪資質各專業范圍的等級劃分及其考核條件由《測繪資質分級標準》規定。國家測繪地理信息局負責全國測繪資質的統一監督管理工作。

法律依據:《測繪資質管理辦法》 之一條 為了加強對測繪資質的監督管理,規范測繪資質行政許可行為,維護市場秩序,促進地理信息產業發展,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測繪法》、《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許可法》,制定本規定。

為什么剛發測繪資質有效期2020年12月31日止?

這是因為之前的資質改革還未完成,目前還處在過渡期,且過渡期順延了,所以所有資質有效期都是一樣的,體現了“放管服”的理念,為企業帶來了極大的便利。并不會影響資質使用,注意關注自然資源部相關公告即可。

按照“到2020年,全面推行注冊測繪師制度實施。”的總體工作目標,進一步加強統籌推進注冊測繪師執業管理、資質管理、項目管理、質量管理等方面制度以及相關技術標準的制修訂工作,為更好地推進注冊測繪師制度實施提供有力保障。進一步完善注冊測繪師考試、注冊、繼續教育等方面制度規定,按照“放管服”改革的要求,精簡注冊測繪師考試、培訓、注冊、繼續教育等環節的流程,優化服務方式,不斷加強注冊測繪師資格考試、注冊管理和繼續教育管理工作。積極推進注冊測繪師制度與測繪地理信息行業信用體系建設有機銜接,將注冊測繪師的執業行為、職業操守考核情況,作為注冊測繪師信用信息的重要內容,與從業單位的信用體系建設密切掛鉤,并健全失信懲戒制度和執業資格退出機制。

建立與實施注冊測繪師制度是一項系統工程。各級測繪地理信息主管部門以及有關單位要加強對注冊測繪師制度建立與實施組織領導,統一思想,落實責任,積極穩妥推進。要統籌協調注冊測繪師制度“建”與“用”,積極推進注冊測繪師制度與業務管理制度有機銜接,更好地發揮注冊測繪師制度的作用。要妥善處理好試點和推進中出現的新問題新情況,并在此基礎上完善有關制度,建立長效機制。

四川省測繪管理條例(2020修訂)

之一章 總 則之一條 為測繪資質管理政策2020了加強測繪管理測繪資質管理政策2020,維護地理信息安全,保障測繪事業為經濟建設、國防建設、社會發展和生態保護服務,促進測繪事業發展,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測繪法》等法律、行政法規,結合四川省實際,制定本條例。第二條 在本省行政區域內從事對自然地理要素或者地表人工設施的形狀、大小、空間位置及其屬性等進行測定、采集、表述,對獲取的數據、信息、成果進行處理和提供以及相關管理的活動,應當遵守本條例。第三條 縣級以上地方人民 *** 應當加強對測繪工作的領導,加強基礎測繪、應急測繪、國情監測管理和國家版圖意識宣傳教育,促進地理信息資源共享和應用,推進地理信息產業發展,維護國家 *** 、安全和利益。第四條 縣級以上地方人民 *** 測繪地理信息主管部門負責本行政區域內測繪工作的統一監督管理。

縣級以上地方人民 *** 其測繪資質管理政策2020他有關部門按照本級人民 *** 規定的職責分工,負責本部門有關的測繪工作。第二章 測繪基準與測繪系統第五條 從事測繪活動,應當使用國家規定的測繪基準和測繪系統,執行國家和省規定的測繪技術規范和標準。

因建設、城市規劃和科學研究的需要,中小城市和本省大型重點工程建設項目確需建立相對獨立的平面坐標系統的,應當與國家坐標系統相聯系,并報省人民 *** 測繪地理信息主管部門批準。第六條 衛星導航定位基準服務系統應當符合國家有關標準、規范和要求。

省人民 *** 測繪地理信息主管部門應當會同其他有關部門,建立全省統一的衛星導航定位基準服務系統,并向社會提供公共服務。第七條 建設衛星導航定位基準站的,建設單位應當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報省人民 *** 測繪地理信息主管部門備案,并納入全省衛星導航定位基準服務系統。第八條 衛星導航定位基準站的建設和運行維護應當符合國家標準和要求,不得危害國家安全。

衛星導航定位基準站的建設和運行維護單位應當建立數據安全保障制度,并遵守保密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第九條 縣級以上地方人民 *** 應當做好本級衛星導航定位基準站的保護工作,確定單位或者指派專人定期進行檢查和維護。

縣級以上地方人民 *** 測繪地理信息主管部門應當建立健全衛星導航定位基準站管理制度,做好相關檔案管理工作,保障衛星導航定位基準站的安全運行。

縣級以上地方人民 *** 測繪地理信息主管部門負責維護的衛星導航定位基準站的運行維護費用納入本級預算。第十條 永久性測量標志的建設單位,應當對永久性測量標志設立明顯標記。永久性測量標志保護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執行。第十一條 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損毀或者擅自移動永久性測量標志和正在使用中的臨時性測量標志,不得侵占永久性測量標志用地,不得在永久性測量標志安全控制范圍內從事危害測量標志安全和使用效能的活動。

進行工程建設,應當避開永久性測量標志;確實無法避開,需要拆遷永久性測量標志或者使永久性測量標志失去效能的,工程建設單位應當依法辦理批準手續,遷建工作在當地人民 *** 測繪地理信息主管部門的監督下進行。第十二條 縣級以上地方人民 *** 測繪地理信息主管部門負責組織實施本行政區域內的測量標志管理工作,按照規定檢查、維護永久性測量標志。鄉(鎮)人民 *** 和街道辦事處應當做好轄區內的測量標志保護工作。第十三條 縣級以上地方人民 *** 測繪地理信息主管部門應當通過地理信息公共服務平臺發布已建的永久性測量標志、衛星導航定位基準站、測繪儀器計量檢定場的分布信息。第十四條 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侵占、損毀、拆除或者擅自移動衛星導航定位基準站、測繪儀器計量檢定場、地理信息公共服務平臺等基礎測繪設施,或者從事危害基礎測繪設施安全和使用效能的活動。基礎測繪設施遭受破壞的,縣級以上地方人民 *** 測繪地理信息主管部門應當及時采取措施,組織力量修復或者重建,確保基礎測繪設施的使用效能。單位和個人對基礎測繪設施造成損害的,應當依法承擔賠償責任。

負責管理基礎測繪設施的單位和個人以及其他人員,發現侵占、損毀、拆除或者擅自移動基礎測繪設施或者危害基礎測繪設施安全的行為,有權制止并及時報告設施所在地鄉(鎮)人民 *** 、街道辦事處或者測繪地理信息主管部門。

河北省基礎測繪管理辦法(2020修正)

之一條 為促進和保障全省基礎測繪工作開展,適應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對基礎地理信息的需求,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測繪法》和《河北省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測繪法〉辦法》的有關規定,結合本省實際,制定本辦法。第二條 本辦法所稱的基礎測繪,是指建立全國統一的測繪基準和測繪系統,進行基礎航空攝影,獲取基礎地理信息的遙感資料,測制和更新國家基本比例尺地形圖、影像圖和數字化產品,建立、更新基礎地理信息系統。第三條 在本省行政區域內從事基礎測繪活動,必須遵守本辦法。第四條 縣級以上人民 *** 測繪行政主管部門負責本行政區域內基礎測繪工作的監督管理。第五條 基礎測繪是為各級人民 *** 的行政管理決策、經濟建設和人民生活服務的一項基礎性、公益性事業。

各級人民 *** 應當加強對基礎測繪工作的領導,將基礎測繪工作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及財政預算。第六條 縣級以上人民 *** 測繪行政主管部門應當根據當地的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需要,會同同級發展和改革、財政等有關部門編制基礎測繪規劃,報本級人民 *** 批準后組織實施。

縣級以上人民 *** 發展和改革部門會同本級人民 *** 測繪行政主管部門,根據基礎測繪規劃編制基礎測繪年度計劃,并分別報上一級部門備案。第七條 進行基礎測繪設施的新建、改建和擴建,測繪行政主管部門應當按照基本建設程序,報同級發展和改革部門批準并下達年度投資計劃后組織實施。

基礎測繪設施的日常維護費由同級財政部門核撥。第八條 各級財政部門應當根據基礎測繪年度計劃、預算編制原則以及國務院測繪行政主管部門和其他有關部門制定的測繪生產成本費用定額,將基礎測繪經費納入同級財政預算。第九條 縣級以上人民 *** 測繪行政主管部門應當加強基礎測繪應急保障工作,制定本級公共突發事件應急測繪保障預案,配備相應的裝備和器材,提高基礎測繪應急保障服務能力。第十條 下列基礎測繪項目由省測繪行政主管部門負責組織實施:

(一)全省統一的平面控制網、高程控制網和空間定位網的建立及復測;

(二)屬于省測繪行政主管部門分管的一比五千、一比一萬基本比例尺地形圖的測制和相應尺度的基礎地理信息數據的采集;

(三)全省性基礎地理信息系統的建立和完善;

(四)獲取基礎地理信息的航空攝影和遙感測繪;

(五)全省性地圖的基礎地理底圖的編制;

(六)建立和維護省基礎測繪設施;

(七)國務院測繪行政主管部門和省人民 *** 規定的其他基礎測繪項目。第十一條 下列基礎測繪項目由設區市、縣(市)測繪行政主管部門負責組織實施:

(一)本行政區域的平面控制網、高程控制網和空間定位網的建立及復測;

(二)屬于設區市、縣(市)測繪行政主管部門分管的一比五百、一比一千、一比二千基本比例尺地形圖的測制和相應尺度的基礎地理信息數據的采集;

(三)本行政區域基礎地理信息系統的建立和完善;

(四)省測繪行政主管部門和本級人民 *** 規定的其他基礎測繪項目。第十二條 縣級以上人民 *** 應當對基礎測繪成果定期更新,經濟建設、社會發展和公共應急需要的基礎測繪成果應當及時更新。基礎測繪成果更新周期按下列規定執行:

(一)平面控制網、高程控制網和空間定位網更新周期不超過10年;

(二)一比五千、一比一萬基本比例尺地形圖、影像圖和數字化產品更新周期不超過5年;

(三)一比五百、一比一千、一比二千基本比例尺地形圖、影像圖和數字化產品更新周期不超過3年;

(四)基礎地理信息數據庫應當適時更新。第十三條 基礎測繪項目的實施應當實行項目法人責任制,并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招標投標法》等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進行招投標。

基礎測繪項目應當發包給依法取得測繪資質證書的單位。第十四條 基礎測繪項目的承包人必須遵守下列規定:

(一)不得轉包或者非法分包基礎測繪項目;

(二)在施測前應當告知測繪項目所在地的測繪行政主管部門;

(三)建立健全各項規章制度和質量管理體系,按照設計文件和國務院測繪行政主管部門制定的測繪技術標準、技術規范的規定施測,保證基礎測繪成果的質量。

測繪資質管理辦法

測繪資質管理辦法有以下內容:

第①條為了加強對測繪資質的監督管理,規范測繪資質許可行為,維護測繪市場秩序,促進測繪行業發展,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測繪法》、《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許可法》,制定本規定。

第②條從事測繪活動的單位,應當依法申請取得《測繪資質證書》,并在測繪資質等級許可的范圍內從事測繪活動。

第③條國家測繪局負責全國測繪資質的統一監督管理工作。縣級以上地方人民 *** 測繪行政主管部門負責本行政區域內測繪資質的監督管理工作。

第④條測繪資質分為甲、乙、丙、丁四級。測繪資質的業務范圍劃分為:大地測量、測繪航空攝影、攝影測量與遙感、工程測量、地籍測繪、房產測繪、行政區域界線測繪、地理信息系統工程、海洋測繪、地圖編制、導航電子地圖 *** 、互聯網地圖服務。測繪資質各個業務范圍的等級劃分及其考核條件由《測繪資質分級標準》規定。

為進一步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放管服”改革要求,促進地理信息產業發展,維護國家地理信息安全,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測繪法》《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許可法》等,新修改的《測繪資質管理辦法》自2021年7月1日起施行。

拓展資料:資質要求有哪些?

(一)具有企業或者事業單位法人資格;

(二)有與申請從事測繪活動相適應的技術人員;

(三)有與申請從事測繪活動相適應的儀器設備;

(四)有健全的技術、質量確保體系和測繪成果及資料檔案管理制度;

(五)有與申請從事測繪活動相適應的保密管理制度及設施;

(六)有滿足測繪活動需要的辦公場所。

法律依據:《測繪資質管理辦法》之一條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域和中華人民共和國管轄的其他海域從事測繪活動的單位,應當依照本辦法的規定取得測繪資質證書,并在測繪資質等級許可的專業類別和作業限制范圍內從事測繪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