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鄉規劃考研
城鄉規劃師發展方向與就業前景
城市規劃是一門自古就有的學問,每個民族都有其獨特的知識組成.城市規劃(Urban Planning)研究城市的未來發展、城市的合理布局和綜合安排城市各項工程建設的綜合部署,是一定時期內城市發展的藍圖,是城市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城市建設和管理的依據,也是城市規劃、城市建設、城市運行三個階段管理的龍頭.
城市規劃是一門要求熟悉或城鄉規劃編制計劃研究課題了解較多社會科學的理工類學科,由于研究針對的"城市"是一個具有極強社會特征的對象,因此雖然研究成果大部分以圖紙形式表達,卻比其他工程類學科需要多得多的社會科學知識.經合理布局的城市空間既要滿足美學要求和技術要求也要符合經濟、政治等社會要求;城市規劃專業就是使學生逐步在實踐中學會綜合、優化地運用與城市有關聯的眾多文、理知識,尋找城市空間布置的更佳方式.實踐是進行城市規劃研究的核心.
城市規劃專業介紹
城市規劃專業培養具備城市規劃、城市設計等方面的知識,能在城市規劃設計、城市規劃管理、決策咨詢、房地產開發等部門從事城市規劃設計與管理,開展城市道路交通規劃、城市市政工程規劃、城市生態規劃、園林游憩系統規劃,并能參與城市社會與經濟發展規劃、區域規劃、城市開發、房地產籌劃以及相關政策法規研究等方面工作的城市規劃學科高級工程技術人才.
城市規劃是建筑和園林建設的前提,并為所需的空間準備條件,城市規劃研究的進展也為建筑學和園林學的開拓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廣闊天地.規劃師與建筑師、園林設計師的工作目標是一致的.隨著人類社會的發展,這三學科的有機結合和協同創造,勢必將體形環境的建設推向更高的境界.
城市規劃主干學科:建筑學
城市規劃主要課程:城市規劃原理、城市規劃設計、城市設計、城市規劃理論與城市發展史、城市道路與交通、城市生態與環境保護、城市地理學、城市經濟學、區域規劃等.
城市規劃專業就業方向
城鄉規劃師或建筑師--在規劃院、建筑設計院或設計事務所從事城市規劃設計、建筑設計、景觀設計及相關課題研究.起薪在大城市一般為1000~5000元/月.
*** 機關公務員--在規劃管理局、土地管理局、住宅發展局、建設委員會等城建管理部門和計劃委員會等 *** 宏觀調控部門從事城建管理與課題研究.起薪在大城市一般為1500~3000元/月.
房地產公司職員--從事房地產開發前期可行性研究、房產項目設計策劃、聯系與指導設計部門等工作.起薪在大城市一般為1000~5000元/月.
房地產咨詢與中介公司職員--替委托方進行房地產開發前期可行性研究、房產項目設計策劃、代辦委托設計與上報管理部門申請審批.起薪在大城市一般為1000~5000元/月.
城市規劃專業就業前景
隨著城鄉統籌發展思路的鋪開,城鄉規劃編制計劃研究課題我國城市化進程將加快步伐.一個城市能否規劃得當,關系著城市的發展與穩定布局.隨著互聯網的普及和公眾參與熱情的提升,城市規劃者開始從幕后走到前臺,城市規劃人才的價值越來越得到領導和群眾的認可,其影響力也越來越受人注目。
城鄉規劃就業方向
城鄉規劃專業是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城鄉規劃編制計劃研究課題,屬于建筑類。
本專業要求學生系統學習城鄉規劃城鄉規劃編制計劃研究課題的基本知識與基礎理論,接受城鄉規劃的原理、程序、 *** 以及設計表達等方面的基本訓練,掌握協調處理城鄉發展與自然環境、社會環境、文化環境等復雜關系的基本 *** ,具備初步開展科學研究的能力。
主干課程有經濟地理學、城市生態學、美術與制圖、中外城市發展與規劃史、建筑設計、城市地理學、城市規劃原理、城市社會學、城市經濟學、城市園林綠地系統規劃設計、城市道路與交通規劃、城市設計、土地利用規劃與房地產開發管理等。
城鄉規劃專業發展前景
城鄉規劃專業畢業生可在 *** 管理部門、規劃設計單位、建設與開發企業從事城鄉規劃設計、研究等專業技術工作城鄉規劃編制計劃研究課題;可在 *** 管理部門從事城鄉規劃與建設方面的管理工作;也可在教育、科研機構從事相關的教學及科研工作。
當今中國正處在城鄉發展的轉型期,新型城鎮化建設、城鄉統籌發展、鄉村振興等都離不開規劃人才。隨著國家機構改革的完成、自然資源部的組建以及相關政策的陸續出臺,國家提出構建基于生態文明建設的國土空間規劃體系。
本人是資源環境與城鄉規劃專業的大一本科生,學校要弄創新立項,但是我卻沒有好的課題方向,望高人指點!
交通啊~~~很不錯城鄉規劃編制計劃研究課題的課題 主要研究交通堵塞現象 產生的原因 解決方案什么的
先看看個交通要道的交通量啊 交通密度什么的 不過可能大一還沒有接觸到交通規劃方面的內容和知識城鄉規劃編制計劃研究課題你可以找學姐學長問問哪個老師是研究這方面的 然后去找老師咨詢一下 或者向老師要一個子課題研究 這個比較靠譜城鄉規劃編制計劃研究課題我們一般都是這么干的 成功率比較高
各地“十四五”藍圖已露端倪,這些城市未來5年怎么干?
“十四五”規劃編制進入了關鍵期,最近各地開始密集征求對本地規劃編制的建議,開門問策。
通過這些公開問計以及前期課題研究,各地“十四五”藍圖已露端倪。面對世界百年未有之變局,中國的城市未來5年怎么干?
城市發展模式漸變
區域發展是中國經濟增長的重要動力源,城市也已經成為產業和人口聚集的主要載體。最近幾年,中國已經形成了以中心城市、都市圈和城市群引領帶動全局發展的政策方向。因此,各地的“十四五”規劃中,區域和城市發展成為重點。
8月26日,湖北省委常委會召開會議,針對“十四五”規劃,會議指出,要做好區域發展大文章,以中心城市、城市群、城鎮帶建設帶動全域協同高質量發展;著力提升武漢城市圈一體化發展水平和整體實力,更好發揮武漢為龍頭、“襄十隨”和“宜荊荊”城市群為兩翼的引領輻射作用,加快塊狀經濟發展。
湖北的區域發展戰略已經是各省份的普遍做法。在國家重大區域戰略下,各省份也積極在策劃和推動省內次級城市群和都市圈的發展,大力培育經濟副中心城市,形成新的增長極,從而推動區域協調發展。這在各地“十四五”規劃的編制中體現明顯。
區域發展戰略中,中心城市是關鍵角色。尤其在“強省會”戰略下,中心城市人口和產業集聚能力迅速提升,在推動經濟增長的同時,也對城市空間布局帶來挑戰,尤其是中西部城市城鎮化加快推進,未來的城市擴張模式是否將轉變?
實際上,隨著人口和產業加快集聚,中心城市的外延擴張十分迅猛,為了應對這些壓力,近年來,一些城市已經在大力度重塑城市經濟地理。
比如,2017年,成都提出“東進、南拓、西控、北改、中優”重塑城市格局和產業經濟地理;此后,西安提出“北跨、南控、西進、東拓、中優”;2019年,鄭州提出“東強、南動、西美、北靜、中優”。這些都是對城市格局的重大調整和擴張。
可以預計,城市格局的調整戰略將寫入“十四五”規劃,未來幾年仍將是城市的擴張期。但是,城市擴張也引發了對城市的邊界在哪里的疑問,中心城市的發展亟須從外延式擴張轉向內涵式擴張。
城市擴張的同時,城市有機更新也被凸顯出來。2016年, *** 中央、國務院印發的《關于進一步加強城市規劃建設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見》明確要求,有序實施城市修補和有機更新。2019年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也提出,要加強城市更新和存量住房改造提升。
在“十四五”規劃前期課題中,國家發改委城市和小城鎮改革發展中心就承擔了西安的《“十四五”時期西安轉換城市發展方式、優化空間格局戰略研究》;中國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也對西安市國土空間規劃研究編制進行研究。
鄭州的“十四五”規劃編制方案就提出,要分析國內先進城市行政區劃調整與整合的經驗做法,分析新形勢下鄭州城市發展空間、人口結構狀況、功能區劃等方面的現狀基礎,分析鄭州急需推動行政區劃調整的必要性因素,立足進一步提升鄭州省會城市功能更好服務國家戰略需求,按照全域城鎮化方向,研究提出“十四五”時期鄭州市加快推動行政區劃調整的思路和舉措。
不僅如此,最近幾年很多城市制定了中長期的戰略發展目標,2020年往往是戰略步驟的之一階段,未來5年將是這些城市新的戰略目標的開局階段,因此,中心城市的“十四五”規劃尤為重要。
比如,2020年成都實現新時代成都“三步走”戰略之一步目標之后,就將在“十四五”時期全面開啟實現第二步戰略目標進程。成都提出,從2020年到2035年,成都要全面建成泛歐泛亞有重要影響力的國際門戶樞紐城市。
未來的增長動力在哪里?
當前,世界正面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依賴外循環的增長格局面臨重大挑戰。中國提出加快形成以國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格局,這對中國城市的格局產生重大影響,同時也在促使城市轉變增長動力。
重慶大學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蒲勇健教授認為,這是內陸城市的機遇。而且重慶齊全的工業體系和優越的地理位置,使得重慶有可能在國內大循環中,復興30年前在中國經濟前五的地位。他認為重慶要做好迎接“產業大規模轉移”的準備。
為了提升城市競爭力,鄭州“十四五”規劃編制則設立了建設國家黃河生態帶核心示范區總體發展規劃,推動四路協同、五區聯動加快高質量開放發展總體規劃,加快城市國際化全面提升競爭力總體規劃專項工作組,實施筑基補短趕超戰略加快創新發展總體規劃等四個專項工作組。
實際上,在當前形勢下,如何面對變局,轉變增長動力是城市發展亟待解題。
北京的“十四五”規劃前期課題包括:“十四五”時期,國際國內發展環境重大變化影響及北京市經濟社會發展目標指標研究;北京市推進現代化建設的目標、路徑研究;首都經濟社會發展階段性特征及基本思路研究;北京市與其他國際大都市的戰略性比較研究等。
上海的課題包括了“十四五”期間多情景下GDP增長率和相關結構性指標研究;提升國際經濟中心綜合實力、增強國際金融中心資源配置功能、提高國際貿易中心樞紐功能、提升國際航運中心高端服務能力、提升具有全球影響力科技創新中心策源能力的目標和戰略舉措研究。
數字經濟發達和經濟外向度高的杭州,機遇和挑戰同時存在。7月17日,杭州市發布了市發改委制定的《杭州市“十四五”規劃編制目錄》,其區域規劃僅一項,即杭州城西科創大走廊發展“十四五”規劃。可以預計,創新驅動將被寄予厚望。
成都此次主要的征集內容包括了建設踐行新發展理念的公園城市示范區、深化產業經濟地理重塑、引領帶動成德眉資同城化發展、建設產業功能區構建產業生態圈、培育發展新動能構建高水平創新體系、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等方面。
8月18日,長沙市“十四五”規劃編制工作調度會議召開。長沙市常務副市長夏建平表示,要找準發展戰略方向。要堅持問題導向、目標導向,突出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現代服務業發展、區域消費中心打造、城市群建設等重點,爭取更多的事項納入國家和省的全盤布局。
城鄉規劃是做什么工作的?
研究城鄉規劃、城鄉設計等方面的基本知識和技能,進行城市和農村的規劃和設計等。
城鄉規劃專業課程體系規劃安排如下:《城市規劃原理》、《城市規劃設計》、《城市設計》、《城市規劃理論與城市發展史》、《城市道路與交通》、《城市生態與環境保護》、《城市地理學》、《城市經濟學》、《區域規劃》部分高校按以下專業方向培養:景觀設計。
專業就業方向:建筑、房地產類企業:項目規劃、房地產籌劃;園林類企業:園林規劃、景觀設計; *** 、事業類單位:經濟發展規劃、區域規劃、城市開發、城鄉規劃管理。
考研方向城鄉規劃學、城市規劃與設計、建筑學、建筑與土木工程。
《城市規劃概論》結課論文
一、中西方古代和近現代城市規劃的思想和理論體系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城市的出現、人類居住環境的復雜化,產生了城市規劃思想并得到不斷發展。
中國古代的城市規劃學說散見于《考工記》①、《商君書》②、《管子》③、《墨子》④等典故之中。《考工記》確定了“都”、“王城”和“諸侯城”的三級城邑制度,用地的功能分區和道路系統等。中國古代城市規劃強調戰略思想和整體觀念,強調城市與自然結合,強調嚴格的等級觀念。戰國時期,列國都城采用了大小城制度;西漢長安城將宮室與里坊結為一體;南北朝時代的洛陽城則加強了全面規劃;宋開封城是按照五代的周世宗柴榮頒發的詔書,有規劃地進行擴建的要例;北宋中葉,開封城已走向較為開放的街巷制體系,形成了中國封建社會后期的城市結構形態;清代在北京城遠近郊區大力經營園林和離宮別館,使北京成為中國封建時代都城規劃和建設的最輝煌實例。
在西方,在古希臘城邦時期已出現了希波丹姆規劃模式。古代羅馬建筑師馬可·維特魯威(Marcus Vitruvius Pollio)的《建筑十書》⑤闡述了城市選址、環境衛生、紡機建設、公共建筑布局等方面的基本原則。中世紀社會發展緩慢,城市多以教堂為中心。到了文藝復興時期,建筑師阿爾伯蒂(A'er bo di)、安德烈亞·帕拉第奧(Andrea Palladio)、斯卡摩錫(Sikamoxi)等也提出了一些反映當時商業興盛和城市生活多樣化的城市理論和城市模式。產業革命前的歐洲城市城市規劃多側重于防御功能和政治需要,封閉性強。
19世紀上半葉,一些空想社會主義者提出設想,把改良住房、改進城市規劃作為醫治城市社會病癥的措施之一。19世紀和20世紀之交,霍華德倡導“田園城市”;1915年蓋迪斯提出區域原則,倡導城市規劃與區域規劃相結合的學說。這一時期還出現了另一種建設實踐:英國一些先進工業家在建設工廠的同時,建設新的工人鎮。至今,城市規劃仍是采取上面所說的舊城改建和新城建設兩種基本形式。19世紀90年代,西歐各國已逐漸形成以公共投資改進市政建設和控制私人用地相結臺的城市發展戰略概念。制定城市建設法規最初的目的是維持整齊、清潔、安定的城市環境,以保障居民健康。城市建設和管理要有相應的法律體系,嚴格的城市建設法規可以提高城市規劃和建設的質量。產業革命后,城市內部結構發生了根本的變化,促使人們從理論上研究城市的結構和形態,尋求更佳模式。1922年法國建筑師勒·柯布西耶(Le Corbusier)主張充分利用技術成就,建造高層高密度的建筑群,使城市集中發展,以求得更好的生活環境和更高的工作效率,這種思想被稱為城市集中主義。美國建筑師賴特(Frank Lioyd Wrignt)提出的“廣畝城市”認為城市應與周圍的鄉村結合在一起,平均每公頃居住2.5人,被稱為城市分散主義,這兩種城市模式影響甚廣。從城市功能要求出發提出各種城市布局形態,如帶形城市、同心圓式的環狀城市、楔子狀結構城市、多核心城市等;從城市中各種系統的組織出發,宏觀地研究城市所在的地區的空間結構與城市形態的關系;從微觀上對構成城市的單元細胞進行剖析來研究城市的形態。
二、我國近現代城市規劃的編制階段、編制任務、工作內容
(一)城市規劃編制層次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城市規劃法》規定,我國目前的城市規劃編制層次,是在省(自治區)域城鎮體系規劃的指導下,編制城市總體規劃和詳細規劃。大、中城市根據需要在城市總體規劃的基礎上可以編制分區規劃,用以指導詳細規劃的編制。為了適應由計劃向市場體制的轉變,滿足城市規劃編制體系可以概括為“兩階段、五層次”的體系:兩階段是指城市總體規劃階段和城市詳細規劃階段。五層次是指總體規劃階段的城市規劃綱要、總體規劃、分區規劃三個層次和詳細規劃階段的控制性詳細規劃、修建性詳細規劃兩個層次。
(二)城鎮體系規劃編制的任務和主要內容
1.城鎮體系規劃編制的任務
城鎮體系規劃編制的主要任務包括:綜合評價城鎮發展條件,制定區域城鎮發展戰略,預測區域人口增長和城市化水平,擬定各相關城鎮的發展方向與規模,協調城鎮發展與產業配置的時空關系,統籌安排區域基礎設施和社會設施,引導和控制區域內城鎮的合理發展與布局,指導區域內城市總體規劃的編制。
2.城鎮體系規劃的主要內容
城鎮體系規劃一般包括下列主要內容:
(1)綜合評價區域和城市發展、開發建設的條件;
(2)預測區域人口增長,確定城市化目標;
(3)確定本區域內的城鎮發展戰略,劃分城市經濟區;
(4)提出城鎮體系的功能結構和城鎮分工;
(5)確定城鎮體系的等級和規模結構;
(6)確定城鎮體系的空間布局;
(7)統籌安排區域內基礎設施和社會設施;
(8)確定保護生態環境、自然和人文景觀、歷史文化遺產的原則和措施;
(9)確定一個時期重點發展的城鎮,提出近期重點發展城鎮的規劃建議;
(10)提出實施規劃的政策和措施。
三、城市規劃的法規體系、行政體系以及調整和審批程序
一個國家的城市規劃體系包括城市規劃法規體系、城市規劃行政體系和城市規劃運作(規劃編制和開發控制)體系三個基本組成部分。其中,城市規劃法規體系是現代城市規劃體系的核心,為城市規劃行政和城市規劃運作提供法理依據。
(一)城市規劃法規體系
現代城市規劃作為 *** 行政管理的法定職能,遵循依法行政的原則。與 *** 行政管理的其他法定職能一樣,城市規劃的法規體系包括主干法及其從屬法規、專項發和相關法。
(二)城市規劃行政體系
中國的城市規劃行政體系體現了中央集權和地方自治的結合。根據《城市規劃法》,城市規劃的編制和審批實行分級體制。各級城市的人民 *** 負責組織編制城市規劃。縣級人民 *** 所在地鎮的城市規劃由縣級人民 *** 負責組織編制。直轄市的城市總體規劃由直轄市人民 *** 報國務院審批。省和自治區人民 *** 所在地城市、城市人口在一百萬以上的城市以及國務院指定的其它城市的總體規劃,經省、自治區人民 *** 審查同意后,報國務院審批。除此而外的其他城市的總體規劃和縣級人民 *** 所在地鎮的總體規劃,報省、自治區和直轄市人民 *** 審批,其中市管轄的縣級人民 *** 所在地鎮的中提規劃,報市人民 *** 審批。分區規劃和詳細規劃一般由市人民 *** 城市規劃行政主管部門審批。
(三)城市規劃的審批
城市規劃實行分級審批:
1. 全國城鎮體系規劃報國務院審批。
2. 省、自治區城鎮體系規劃經國務院審查同意后,由建設部批復。
3. 直轄市的城市總體規劃,有直轄市人民 *** 報國務院審批。
4. 省和自治區人民 *** 所在地的城市、城市人口在100萬以上的城市及國務院指定的其他城市的總體規劃由省、自治區人民 *** 報國務院審批。
5. 其他設市城市和縣級人民 *** 所在地鎮的總體規劃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 *** 審批,其中市管轄的縣級人民 *** 所在地的總體規劃報市人民 *** 審批。
6. 其他建制鎮的總體規劃報縣級人民 *** 審批。
城市人民 *** 和縣級人民 *** 向上級人民 *** 報批城市整體規劃前,須經同級人民帶包大會或者其常務委員會審議同意。
四、城市規劃與其他相關規劃的關系
(一)城市規劃與區域規劃的關系
區域規劃和城市規劃都是在明確長遠發展方向和目標的基礎上,對特定地域的各項建設進行綜合部署。區域規劃可為城市規劃提供有關城市發展方向和生產力布局的重要依據。區域的經濟發展決定著城市的發展,城市的發展也會促進地區的發展。區域規劃與城市規劃要和相配合,協同進行,在城市規劃具體落實過程中,有可能需對區域規劃做某些必要的調整和補充。
(二)城市規劃與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的關系
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中長期計劃是城市規劃的重要依據之一,而城市規劃同時也是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年度計劃及中期計劃的依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中與城市規劃關系密切是有關生產力布局、人口、城鄉建設以及環境保護等部門的發展計劃。城市規劃依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話所確定的有關內容,合理確定城市發展的規模、速度和內容等。
(三)城市總體規劃與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的關系
我國城市總體規劃和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的規劃目標是一致的,都是為了合理使用土地資源,促進經濟、社會與環境的協調和可持續發展。土地利用總體規劃以保護土地資源特別是耕地為主要目標,在比較宏觀的層面上對土地資源及其使用功能進行劃分和控制。而城市總體規劃則重于城市規劃區內土地和空間資源的利用。兩者應該是相互協調和銜接的關系。
(四)城市規劃與城市環境保護規劃的關系
城市環境保護規劃是對城市環境保護的未來行動進行規范化的系統籌劃,視為有效地實現預期環境目標的一種綜合性手段。城市環境保護規劃屬于城市規劃中的專項規劃范疇,是在宏觀規劃初步確定環境目標和策略指導下,具體指定的環境建設和綜合整治措施。
(五)城市規劃行政部門與其他相關部門的關系
城市規劃行政主管部門與其他行政主管部門是平行的職能機構。各個機構依據法律授權或城市人民 *** 的指定,各有其主管的事務范疇,互不覆蓋。各部門應當各司其職,互不越權。但是,城市規劃與計劃、土地、交通、房產、環保、環衛、防疫、文化、水利等許多方便的工作都是有密切的關系。各行政部門的工作需要相合銜接和配合。
評論已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