規劃報批需要哪些圖紙

《建筑工程規劃報批總平面圖制圖規定》第四條 ?建筑工程規劃報批總平面圖上主要應包含下列內容:

(一)現狀地形;

(二)用地紅線及各類控制線位置(坐標,可單獨出圖);

(三)擬建建筑物和構筑物外輪廓線(包括地上和地下)、其名稱或編號(幢編號命名規則為“幢序號+#”,其中幢序號為 *** 數字,如1#、2#、3#…)、出入口位置、層數、設計標高、定位(主要坐標,可單獨出圖)、建筑物外輪廓尺寸、相關文件要求明確的各類用房(如物業管理用房等)等;

(四)地塊內外的相鄰建筑間距、擬建建筑后退控制線距離;

(五)地塊的出入口位置,地塊內道路、綠地、停車場、廣場、運動場地、消防登高場地等位置或定位尺寸,與建筑工程配套建設的內部管線接入排出口位置(可單獨出圖);

(六)設計依據、尺寸單位、控制點坐標、高程系統、主要技術經濟指標、補充圖例等。

擴展資料

《建筑工程規劃報批總平面圖制圖規定》第八條?進一步規范建設工程規劃許可證附圖中經濟技術指標表的規劃建筑用途分類,具體詳見下表。

除B類和R類用地在規劃條件中明確允許規劃建筑用途外,其他用地上的規劃建筑用途分類一般與用地分類相對應,如娛樂康體用地上的劇院應寫成娛樂康體用房(劇院),文化設施用地上的劇院應寫成文化用房(劇院)。

對于涉及公共配套設施、涉及有安全防護要求的項目,或其它需特別說明的規劃建筑用途,應在其所屬規劃建筑用途分類后進行備注,如“服務式公寓”寫成“住宅(服務式公寓)”、“菜場”寫成“商業用房(菜場)”、“加油站”寫成“商業用房(加油站)”、“危險品倉庫”寫成“倉儲用房(危險品倉庫)”等。

參考資料來源:寧波規劃局-關于印發《建筑工程規劃報批總平面圖制圖規定》的通知

修建性詳細規劃的具體內容及圖紙要求是什么?

根據建設部《城市規劃編制辦法》,修建性詳細規劃應當包括下列內容城鄉規劃編制圖紙要求

1、建設條件分析及綜合技術經濟論證。

2、建筑、道路和綠地等的空間布局和景觀規劃設計,布置總平面圖。

3、對住宅、醫院、學校和托幼等建筑進行日照分析。

4、根據交通影響分析,提出交通組織方案和設計。

5、市政工程管線規劃設計和管線綜合。

6、豎向規劃設計。

7、估算工程量、拆遷量和總造價,分析投資效益。

圖紙

1、規劃地段位置圖。標明規劃地段在城市的位置以及和周圍地區的關系城鄉規劃編制圖紙要求

2、規劃地段現狀圖。圖紙比例為1/500~1/2000,標明自然地形地貌、道路、綠化、工程管線及各類用地和建筑的范圍、性質、層數、質量等城鄉規劃編制圖紙要求

3、規劃總平面圖。比例尺同上,圖上應標明規劃建筑、綠地、道路、廣場、停車場、河湖水面的位置和范圍城鄉規劃編制圖紙要求

4、道路交通規劃圖。比例尺同上,圖上應標明道路的紅線位置、橫斷面,道路交叉點坐標、標高、停車場用地界線;

5、豎向規劃圖。比例尺同上,圖上標明道路交叉點、變坡點控制高程,室外地坪規劃標高;

6、單項或綜合工程管網規劃圖。比例尺同上,圖上應標明各類市政公用設施管線的平面位置、管徑、主要控制點標高,以及有關設施和構筑物位置;

7、表達規劃設計意圖的模型或鳥瞰圖。

擴展資料

控制性詳細規劃應當包括下列基本內容:

1、土地使用性質及其兼容性等用地功能控制要求;

2、容積率、建筑高度、建筑密度、綠地率等用地指標;

3、基礎設施、公共服務設施、公共安全設施的用地規模、范圍及具體控制要求,地下管線控制要求;

4、基礎設施用地的控制界線(黃線)、各類綠地范圍的控制線(綠線)、歷史文化街區和歷史建筑的保護范圍界線(紫線)、地表水體保護和控制的地域界線(藍線)等“四線”及控制要求。

編制大城市和特大城市的控制性詳細規劃,可以根據本地實際情況,結合城市空間布局、規劃管理要求,以及社區邊界、城鄉建設要求等,將建設地區劃分為若干規劃控制單元,組織編制單元規劃。

鎮控制性詳細規劃可以根據實際情況,適當調整或者減少控制要求和指標。規模較小的建制鎮的控制性詳細規劃,可以與鎮總體規劃編制相結合,提出規劃控制要求和指標。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修建性詳細規劃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控制性詳細規劃

控制性詳細規劃圖紙有哪些繪制要求及深度要求

控制性詳細規劃圖紙的繪制要求及深度要求城鄉規劃編制圖紙要求

(一)規劃用地位置圖(區位圖)(比例不限)

標明規劃用地在城市中的地理位置城鄉規劃編制圖紙要求,與周邊主要功能區的關系城鄉規劃編制圖紙要求,以及規劃用地周邊重要的道路交通設施、線路及地區可達性狀況。

(二)規劃用地現狀圖(1:2000)

標明土地利用現狀、建筑物狀況、人口分布狀況、鞏固屋舍實現轉、市政公用設施現狀。

1.土地利用現狀包括標明規劃區域內各類現狀用地的范圍界限、權屬、性質等城鄉規劃編制圖紙要求,用地分至小類。

2.人口現狀指標明規劃區域內各行政轄區邊界人口數量、密度、分布及構成情況等。

3.建筑物現狀包括標明規劃區域內各類現狀建筑的分布、性質、質量、高度等。

4.公共服務設施、市政用地設施現狀標明規劃區內及對規劃區域有重大影響的周邊地區現有公共服務設施(包括行政辦公、商業金融、科學教育、體育衛生、文化娛樂等建筑)類型、位置、登記、規模等城鄉規劃編制圖紙要求,道路交通 *** 、給水電力等市政工程設施、管線的分布情況等。

(三)土地使用規劃圖

規劃各類用地的界限,規劃用地的分類和性質、道路 *** 布局,公共設施位置;須在現狀地形圖上標明各類用地的性質、界線和地塊編號,道路用地的規劃布局結構,表明市政設施、公用設施的位置、登記、規模,以及主要規劃控制指標。

(四)道路交通及豎向規劃圖

確定道路走鄉、線性、橫斷面、各支路交叉口坐標、標高、停車場和其他交通設施為之機用地界線,各地塊室外地坪規劃標高;

1.道路交通規劃圖

在現狀地形圖上,標明規劃區內道路系統與區外道路系統的銜接關系,確定區內各級道路紅線寬度、道路線形、走向,標明道路控制點坐標和標高、坡度、緣石半徑、曲線半徑,重要交叉口渠化設計;軌道交通、鐵路走向和控制范圍;道路交通設施(包括社會停車場、公共交通及軌道交通站場等)的位置、規模與用地范圍。

2.豎向規劃圖

在現狀地形圖上標明規劃區域內各級道路為何地塊的排水方向,各級道路交叉點、轉折點的標高、坡度、坡長,標明各地塊規劃控制標高。

(五)公共服務設施規劃圖(1:2000)

標明公共服務設施位置、類別、等級、規模、分布、服務半徑,以及相應建設要求。

(六)工程管線規劃圖(1:2000)

各類工程管網平面布置、管徑、控制點坐標和標高,具體分為給排水、電力電訊、熱力燃氣、管線綜合等。必要時,可分別會址。

1.給水規劃圖

標明規劃區供水來源,水廠、加壓泵站等供水設施的容量、平面的位置及供水標高,供水管線走向和管徑。

2.排水規劃圖

標明規劃區雨水泵站的規模和平面為止,雨水管渠的走向、管徑及控制標高和出水口位置;表明污水處理廠、污水泵站的規模和平面位置,污水管線的走向、管徑、控制標高和出水口的位置。

3.電力規劃圖

標明規劃區電源來源,各級變電站、變電所、開閉所平面位置和容量規模,高壓線走廊平面位置和控制高度。

4.電信規劃圖

標明規劃區內電信來源,電信局所的平面位置和容量,電信管道走向、管孔數,確定微波通道的走向、寬度和起始點限高要求。

5.燃氣規劃圖

標明規劃區氣源來源,儲配氣站的平面位置、容量規模,燃氣管道等級、走向、管徑。

6.供熱規劃圖

標明規劃區熱源來源,供熱及轉換設施的平面布置,規模容量,供熱管網等級、走向、管徑。

(七)環衛、環保規劃圖

標明各種衛生設施的位置、服務半徑、用地、防護隔離設施帶等。

(八)空間形態示意圖(比例不限,平面一般比例為1:1000~1:2000)

表達城市設計構思與設想,協調建筑、環境與公共空間的關系,突出規劃區空間三位形態特色風貌,包括規劃區整體空間鳥瞰圖,及重點地段、主要節點立面圖和空間效果透視圖及其他用以表達城市設計構思的示意圖紙等。

(九)城市設計概念圖(空間景觀規劃、特色與保護規劃)(比例1:2000)

表達城市設計構思、控制建筑、環境與空間形態、檢驗與調整地塊規劃指標、落實重要公共設施布局。須表明景觀州縣、景觀節點、景觀界面、開放空間、視覺走廊等空間構成元素的布局和邊界及建筑高度分區設想;標明特色景觀和需要保護的文物保護單位、歷史街區、地段景觀位置邊界。

(十)地塊劃分編號圖(比例1:5000)

標明地塊劃分具體界限和地塊編號,作為地塊圖則索引。

(十一)地塊控制圖則(比例1:1000~1:2000)

表示規劃道路的紅線為止,地塊劃分界限、地塊面積、用地性質、建筑密度、建筑高度、容積率等控制指標,并標明地塊編號。一般分為總圖圖則和分圖圖則兩種。地塊圖則應在現狀圖上繪制,便于規劃內容與現狀進行對比。圖則中英表達以下內容:

1.地塊的區位;

2.各地快地用地界線、地塊編號;

3.規劃用地性質、用地兼容性及主要控制指標;

4.公共配套設施、綠化區位置及范圍,文物保護單位、歷史街區的位置及保護范圍;

5.道路紅線、建筑后退線、建筑貼現率,道路的交叉點控制坐標、標高、轉彎半精、公交站場、停車場、禁止開口路段、人行過街地道和天橋等。

6.大型市政通道的地下及地上空間的控制要求,如高壓線走廊、微波通道、地鐵飛行凈空間等;

7.其他對環境有特殊影響設施的衛生與安全防護距離和范圍;

8.城市設計要點、注釋。

分圖圖則是控制性詳細規劃成果的具體體現,繪制圖紙時需要具備以下方面內容:控制圖紙、控制表格、控制導則,此外還包括風玫瑰、指北針、比例尺、圖例、圖號和項目說明。圖則包括一些基本的組成要素,如“控制線”、坐標標注、其他標注和地塊編號等。

根據浙江省城市設計編制導則,詳細城市設計成果中規劃圖包括哪些圖紙內容?

圖紙由現狀圖、規劃圖和導則圖三部分組成,可增加分析圖。?

?1、現狀圖。包括區位圖、土地使用現狀圖、現狀建筑分析圖、現狀特色景觀資源分析圖等。? ?2、規劃圖:?包括空間景觀結構規劃圖;?土地使用規劃圖;?總平面圖;道路交通規劃圖;開放空間、重要界面、天際線、?濱水空間、夜景照明、地下空間等要素系統規劃圖;規劃控制指標圖;體現空間景觀意向的效果圖等。規劃圖應在1:500-1:2000?的地形圖基礎上繪制。? ??3、導則圖:?以街區或地塊為基本單元,對重要的控制與引導要求的圖形化表達。圖紙比例宜為1:1000-1:2000。

主要內容包括:? ??

a、在總平面圖基礎上表達的內容:?各類界線?(如地塊界線、建筑建設區域引導線、?特殊建筑輪廓線及保護范圍線、?特殊區域界線等);?開放空間范圍;?重要界面;?步行(慢行)通道;標志性景點及觀景視廊;各類標注。

???b、空間景觀效果圖或三維形態示意圖。可在其基礎上標注建筑高度。

???c、文字說明:?難以用圖形方式表達的重要控制和引導內容,如建筑或開放空間的特殊功能、?特色建筑的風格與材質、特殊的交通組織要求等。

? ?d、規劃控制指標表:包括地塊編號、用地性質、用地面積(以公頃為單位)、?容積率、建筑密度、建筑高度、綠地率等項目,?如詳細城市設計與控制性詳細規劃同時編制,且城市設計的規劃控制指標已反饋至控制性詳細規劃,可取消該指標表。? ??

4、分析圖,其它能夠反映設計意圖的分析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