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城市規劃
我國《城市規劃法》規定,城市規劃工作分為總體規劃和詳細規劃兩個階段。在編制總體規劃前,由城市人民 *** 組織制定城市規劃綱要,對城市發展H標、方向和內容提出原則意見,作為總體規劃的依據。大中城市根據需要可以在總體規劃的基礎上編制分區規劃;詳細規劃可分為控制性詳細規劃和修建性詳細規劃兩個步驟。城市規劃各階段的工作內容如下:
(一)城市規劃綱要的內容
I.論證城市發展的技術經濟依據和發展條件。
2.擬定城市經濟社會發展目標。
3.論證城市在區域中的戰略地位,原則確定市域城鎮布局。
4.論證并原則確定城市性質、規模、總體布局和發展方向。
綱要成果以文字為主,輔以示意性圖紙,比例為1/2.5萬—1/10萬。
(二)城市總體規劃主要內容
1.對市和縣轄行政區范圍內的城鎮體系、交通系統、基礎沒施、生態環境、風景旅游資源開發進行合理布置和綜合安排。
2,確定規劃期內城市入口及用地規模,劃定城市規劃區范圍。
3.確定城市用地發展方向和布局結構,確定市、區,中心區位置。
4,確定城市對外交通系統的結構和布局,編制城市交通運輸和道路系統規劃,確定城市道路等級和于道系統、廣場、停車場及交叉路口形式。
5.確定城市供水、排水、防洪、供電、通訊、燃氣、供熱、消防、環保、環衛等設施的總體布局及綜合協調。
6.確定城市河湖水系和綠化系統的治理,發展目標和總體布局。
7.做出人防、抗震、防災規劃。
8,確定自然保護地帶、風景名勝、文物古跡、傳統街區、劃出保護和控制范圍,提出保護措施。
9.各級歷史文化名城要編制保護規劃。
10.確定舊城改造、用地調整的原則、 *** 和步驟,提出控制舊城人口密度的要求和措施。
11.對規劃區內的農村居民點、鄉鎮企業等建沒用地和菜地,牧、林、果用地及副食基地統籌安排,劃定綠化地帶和隔離地帶。
12.進行綜合技術經濟論證、提出規劃實施步驟和 *** 。
13.編制近期建設規劃。
總體規劃文件包括規劃文本及附件,規劃說明及基礎資料收入附件。
圖紙包括城市現狀圖、市域城鎮體系規劃圖、城市總體規劃圖、道路交通規劃圖、各項專業規劃圖及近期建設規劃圖。
圖紙比例:大中城市為l/10000—1/25000,小城市1/5000—1/10000,市域城鎮體系規劃圖為1/50000-1/100000。
(三)市域和縣域城鎮體系規劃內容
1,摸清市、縣域的基本情況,分析發展條件、優勢和制約因素,提出發展戰略及目標。
2.市、縣域城鎮化水平和途徑的預測;城鎮體系的規模結構、職能分工和空間布局;提出近期發展的重點和生產力的布局。
3.確定區域基礎設施的發展目標及布局。
4.提出實施規劃的技術、經濟政策和措施。
(四)分區規劃的主要內容
1,確定土地使用性質、人口分布、建設用地的容量控制指標。
2.確定市、區級公共設施的分布及用地范圍。
3.確定城市主、次于道的紅線位置、斷面、控制點坐標和標高,及交叉口、廣場、停車場的位置和控制范圍。
4.確定綠化系統、河湖水面、高壓電線走廊、對外交通設施、風景名勝的用地界線和文物古跡、傳統街區的保護范圍,提出空間形態的保護要求。
5.確定工程干管的位置、走向、管徑、服務范圍以及主要工程設施的位置和用地范圍。
分區規劃的文件包括規劃文本和附件,規劃說明及基礎資料收入附件。
圖紙包括規劃分區圖、分區現狀圖、分區土地利用規劃圖、各項專業規劃圖。圖紙比例為1/5000。
(五)詳細規劃的主要內容
1.控制性詳細規劃的內容
(1)詳細確定規劃地區各類用地的界線和適用范圍、建筑高度、建筑密度、容積率的控制指標;規定各類用地內適建、不適建、有條件建的建筑類型,規定交通出入口的方位、建筑后退紅線距離等。
(2)確定各級支路紅線位置、斷面、控制點坐標及標高。
(3)確定工程管線的走向、管徑和工程設施的用地界線。
(4)制定相應的土地使用與建筑管理細則。
控規文件包括土地使用與建筑管理細則和附件,規劃說明及基礎資料,收入附件。
圖紙包括規劃范圍現狀圖、控制性規劃圖。圖紙比例為1/1000-1/2000。
2.修建性詳細規劃內容
(1)建設條件分析和綜合技術經濟論證
(2)建筑和綠地的空間布局、景觀規劃設計、布置總平面圖
(3)道路系統規劃設計
(4)綠化系統規劃設計
(5)工程管線規劃設計
(6)豎向規劃設計
(7)估算工程量、拆遷量和總造價,分析投資效益
修建性詳規文件為規劃設計說明書。
圖紙包括規劃范圍現狀圖、規劃總平面圖、各項專業規劃圖、豎向規劃圖、反映規劃設計意圖的透視圖。
如何確保城鄉規劃的實施?
確保城鄉規劃實施的 *** 是:
一、開展人文主義建設。
城鄉規劃設計必須考慮人文主義建設,確保鄉民的更大化利益,實現鄉民凝聚力的增強,進而投入到城鄉建設實踐中去。另外,城鄉規劃設計應該融合當地的特色資源,例如組建旅游活動等,該方式能讓更多的人了解鄉村的文化特色,鄉村也能借此獲得一定的經濟收入,實現經濟與建設的雙贏,達到人文主義建設目標。
二、構建合理建設體系。
在進行美麗鄉村建設之前,要做出一個合理的建設體系的規劃。所謂合理的建設體系的規劃,也就是要對鄉村建設的內容進行完善。在前期進行鄉村建設的企劃書的制定時,需要考慮許多方面的內容。首先是建設的方向。所在地區是山地還是平原,是發展畜牧業還是養殖業,如果要發展養殖業,在養殖的同時能否進行旅游業的引進。其次是項目的預期目標。根據組織者對現狀的了解,確定培養期限。
三、完善基礎設施建設。
基礎設施的建設不僅可使人民的生活變得更加便利,也是經濟高速發展的堅實基礎。從已有的成功的沿海地區經濟快速發展的經驗來看,其飛速發展離不開前期大規模的基礎設施建設。因此,為了實現鄉村建設,基礎設施的建設是必不可少的。
四、營造鄉村空間特色。
進行鄉村建設時,需將空間美學與規劃理念相結合,對當地實際情況進行詳細分析,營造出一種獨特的鄉村空間輪廓和空間色彩,以突出鄉村空間特色。尤其是在目前鄉村建設中,更需突出獨特性,這是由于隨著科技的發展,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審美水平逐漸提升,越來越追求個性化,一個具有個性化的鄉村更能吸引人們的目光,提升鄉村本身的競爭力。
城市規劃作業:如何開展城市規劃編制工作?
1、項目委托;
2、現場調查,基礎資料收集(現狀地形、用地現狀,人口現狀,市政設施現狀、公共設施現狀等);
3、將收集的現狀資料繪制成圖,分析現狀,對現狀做出分析,做出解決的規劃方案初稿;
4、初稿匯報,收集修改意見;
5、修改初稿,補充圖紙,完成匯報稿;
6、業主單位邀請專家,進行成果匯報,收集專家意見;
7、按照專家意見,修改匯報稿,形成完整稿,提交業主單位報批。
編制城市規劃應遵循的原則是什么?
編制城市規劃應遵循的原則是人工環境與自然環境相和諧的原則、歷史環境與未來環境相和諧的原則和城市環境中各社會集團之間社會生活和諧的原則。如果編制城市規劃與自然環境相違背,不遵循歷史規律,破壞環境和生態平衡,始終是要遭受到大自然的懲罰的,所以遵循這三個原則顯得尤為重要。
擴展資料:
與編制城市規劃原則容易混淆的是城市規劃原則。城市規劃的原則有五項,包括:整合原則,經濟原則,安全原則,美學原則和社會原則。城市規劃的原則,是正確處理城市與國家、地區、其他城市的關系、城市建設與經濟建設的關系、城市建設的內部關系等的指導思想。
參考資料:百度百科-城市規劃 (專業學科名稱)
評論已關閉!